• 审定编号

    国审稻20206018

  • 作物名称

    水稻

  • 品种名称

    九优27占

  • 审定年份

    2020

  • 审定单位

    国家

  • 育种者

   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、贵州筑农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

  • 申请者

   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

  • 品种来源

    荃9311A×27占

  • 特征特性

   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52.3天,比对照F优498晚熟1.8天。株高107.1厘米,穗长23.2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3万穗,每穗总粒数173.2粒,结实率87.0%,千粒重28.9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.1、3.4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,褐飞虱9级,感稻瘟病,高感褐飞虱,抽穗期耐热性强,耐冷性一般,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2.7%,垩白度3%,直链淀粉含量17.3%,胶稠度77毫米,碱消值6.8级,长宽比3.0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119.8天,比对照博优998晚熟3.2天。株高99.8厘米,穗长22.6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7.3万穗,每穗总粒数135.8粒,结实率77.9%,千粒重28.5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3、3.1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,白叶枯病7级,褐飞虱9级,中抗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,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0.8%,垩白度1.7%,直链淀粉含量15.0%,胶稠度63毫米,碱消值6.6级,长宽比3.3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

  • 产量表现

    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72.27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3.56%;2019年续试,平均亩产666.12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3.04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9.20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3.3%;2019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11.48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1.56%。2018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477.69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5.66%;2019年续试,平均亩产528.19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4.29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2.94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4.98%;2019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02.51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10.31%。

  • 栽培技术要点

    1.适期播种,培育壮秧:根据当地生态条件,适期播种。可采取旱育秧或湿润育秧,稀播匀播,培育多蘖适龄壮秧,秧田亩播种量10-15千克。2.适时移栽,合理密植:秧龄30天左右为宜,亩栽基本苗8-10万。3.适量氮肥、适增施磷、钾肥,促进群体稳健生长:亩施纯氮11-13千克,做到基肥足,追肥早,氮磷钾配合;浅水湿润促分蘖,当亩茎蘖苗数达18万时排水烤田,后期干干湿湿,不宜断水过早。4.根据当地植保部门预报,及时防治病虫害。及时防治螟虫、稻飞虱,纹枯病、稻曲病和稻瘟病。尤其注意防治稻瘟病。华南稻区作双季晚稻种植,1.适期播种,培育壮秧:根据当地生态条件,适时早播,保证安全抽穗;稀播匀播,培育多蘖壮秧。2.适时移栽,合理密植:该品种分蘖较好,每亩插足基本苗8-10万。3.科学施肥,提高群体质量:该品种具N高效,不宜高肥,一般亩用纯氮11-13千克,基肥:追肥为6∶4,增施磷、钾肥。4.合理灌溉,适时防治病虫草害。及时防治螟虫、稻飞虱,纹枯病、稻曲病和白叶枯病。抽穗期遇低温天气,适时灌水保温。尤其注意防治白叶枯病。

  • 审定意见

   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、贵州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、重庆市(武陵山区除外)海拔800米以下地区、陕西省南部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,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。适宜在广东省(粤北稻作区除外)、广西桂南、海南省、福建省南部的双季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。白叶枯病重发区不宜种植。